“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疤瞥娙送鹾苍凇稕鲋菰~》中將美酒與名杯的美妙表現得淋漓盡致,“夜光杯”也因為這首詩而成為了人們神往酒器。古人的“夜光杯”是什么樣子的?帶著疑問,本期將一起揭開古鎮名杯的秘密。
在中國版圖的中心區域有一座山丹古鎮,它坐落于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西5公里處的山谷中。那里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貿中轉站。在它附近,最為著名的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登高而望,山丹鎮四面環山,緩緩流淌的渭河為干旱的山谷提供了寶貴的水源,使得這里成為甘肅省著名的“蔬菜之鄉”。
山丹古鎮蘊藏著一種獨特的資源——蛇紋巖,是制作夜光杯的原料。而山丹鎮,便是因這些精美的杯子而聞名。鴛鴦玉是超基性巖石,化學成分是蛇紋石、碳酸鹽、滑石、磁鐵礦及鉻尖晶石等。
鴛鴦玉的分布點主要有武山鴛鴦鎮邱家峽礦點和廟兒灣礦點,其中尤以邱家峽礦點的儲量豐富,赤露情況較好。甘肅天水武山鴛鴦玉已探明儲量3.24億,為世界第二大礦。
鴛鴦玉又名蛇紋石玉,因其結構細密,質地細膩堅韌,抗壓、抗折、抗風化性好,可琢性強,光澤晶瑩,而成為玉雕工藝品、高檔農具的配套鑲嵌和高級飾面之理想材料,其色澤呈翠綠、墨綠、橄欖綠、瑩光淡綠等多種,暗映天然紋理,恰似龍舞動,霓虹繚繞,十分典雅。
眾所周知,夜光里能發出光亮的物體,除了夜光杯,名氣較大的就是夜明珠。他們都是本身不會發光,而是吸收光以后才會發光。
夜光杯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載:西周(約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國王姬滿應西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席間,西王母饋贈姬滿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滿杯”。姬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
在山丹鄉附近已形成了一系列鴛鴦玉器制作村落,并以鄉土社會的熟人網絡蔓延著,但產業依然是以作坊式分散經營的方式存在。
每一件“一翠若滴”、美輪美奐的鴛鴦玉器中,沒人能計算出被采玉人、工匠們粗糲的手指撫摸過多少次。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代技術與傳統手段相結合的勘測方法,也沒能改變采玉的艱辛勞作:在昏暗的光線下,當地村民只能用鋼釬、鐵錘、撬杠這些簡陋的工具在巖壁上硬是把玉料一塊塊啃下來,然后是肩扛、背負、車載,送到加工者手上。
僅僅是加工一只小小的夜光杯,也要經過選料、鉆棒、切削、掏膛、沖碾、細磨、拋光、燙臘等二十多道復雜工序,可以想象這種看上去沉穩平凡的每一件玉雕工藝美術品來之是何等不易。
亂世黃金盛世玉,黃金有價玉無價。隨著市場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鴛鴦玉雕作品受到了買家的追捧。馬書寶開辦了一家鴛鴦玉雕刻工作室,購買他作品的人,必須提前幾個月預訂。在眾多的人物雕像中,他最愛的是伏羲像,他的靈感從哪兒來呢?主要是因為甘肅天水還有個伏羲廟。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史料記載,元代統治者對"三皇"特別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應為伏羲、神農、軒轅。元大德三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務必修建 "三皇"廟,以通祀之。當時,天水市作為秦州府治,又是成紀縣地,即伏羲故里,因之,這里的"三皇"廟也便修得特別講究。
曾經默默無聞的山丹鎮,如今因為夜光杯而聲名遠揚,夜光杯不僅增添了古鎮的光彩,也改變了古鎮的生活。